工程師思維
[TOC]
對工程師迷思?
一直不斷的寫專案就會變厲害?
對一半,頻繁的寫程式能增加該語言的熟悉度,並能在需要時輕鬆的調用適合的函式,但是要精進繼續還是需要花時間替別去研究
若工程師長期處於無腦的撰寫程式,該工程師的使用年限會降低,由於無法有期間來提昇自我技術,將會漸漸的被新技術所淘汰。
為何不使用下班時間做技術提升動作?
學習新技術也需要耗費精力與腦力,若工作本身已經消費大量精神,則下班後
需要適時的休息,良好的狀態才能有效吸收新技術。
但這裡並不是要提倡不利用空閑時間自我進修,而是評估自己是否處於有效吸收新知識的狀態。
相信一位全職運動員也無法在經歷一整天高強度的鍛鍊之後,回家還繼續提升自我的體能。
所以學習新技術與知識,必須保持在精神良好,頭腦清楚的狀態。
如何取得平衡?
當專案開發進入維護階段時,可以修正錯誤與研發新技術輪流進行,可以將習得的新技術用於新研發的功能
缺乏維護的程式不僅會面對時代趨勢的衝擊,也會面對使用者的淘汰。
應有的態度?
一位工程師應該要有的態度並不是坐等別人餵食新技術,而是需要主動去找尋適合的新技術,並加以應用在公司專案上,藉此才能有效發揮專長,提高公司收益。
常常聽到程式架構,為何架構重要?
架構就等於房子的藍圖,良好的架構才能讓房子住的安心,假設建築師因為一時貪快,將房子管線隨意配置,房子還新的時候固然不會有事,當房子老舊缺乏維護時,將會面臨到無法維護,需要打掉重練的窘境,完全是得不償失。
程式也一樣,良好的架構是為了增加穩定度、更好維護、更好除錯且方便做交接。
若是一昧單純的以撰寫速度或代碼量去判斷一個工程師的優劣,就像買車的時候單純以省油及外型來選購車子而忽略最重要的安全性及實用性。
為何工程師注重程式碼優先而不是收益?
獲得收益固然是公司營運的宗旨,但要追求長遠的收益則需建構在程式的實用性及穩定性,否則再好的創意或行銷手段,沒有穩定的技術輔助也只是曇花一現。
由於到頭來程式碼還是工程師自己維護,如果為了貪快而亂寫會導致日後更新速度大副減低,嚴重則是無法交接。
例如今天環境區域是統一請人打掃,那大家就比較不會對整潔有太高的關注,若今天環境區域是自己負責,任何的問題都是自己的負擔,負責人會變得格外注重環境整潔。
攸關自我的事情,人有較高的關注度,這是人性。
附上一張圖:
許多現實的事情就是這樣